M6米乐紧跟开放新格局 金融助力优化投资环境

发布时间:2022-11-13 03:37:59    浏览:

[返回]

  M6米乐M6米乐M6米乐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提出,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其中明确“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依法保护外商投资权益,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这一重要论述为新征程上我国进一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指明了方向。

  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是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近日,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印发的《关于以制造业为重点促进外资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措施》”)中明确提出,各类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为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企业提供优质金融服务和融资支持。

  业内人士认为,下一步,金融机构需要持续丰富金融产品供给,创新满足产业高端化发展需求;完善重点行业、领域数字金融服务体系;深化供应链金融服务方式,提供全场景服务渗透,以更好地参与营商环境的优化,吸引并支持外商来华投资,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

  十年来,我国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加快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如今,中国已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居世界前列,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

  这些变化的背后离不开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2017年至2020年,我国连续4年修订全国和自贸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2020年我国第一部外商投资领域统一的基础性法律——《外商投资法》及其配套的《外商投资法实施条例》正式实施。

  基于此,根据执法检查报告,两年多来我国外商投资金额稳步上升。在全球跨国投资低迷背景下,我国吸收外资逆势增长,2020年和2021年分别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10000亿元和11494亿元,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的比重连续两年超过10%。

  中国贸促会在10月底发布的《2022年第三季度中国外资营商环境调研报告》,对外资企业持续看好中国市场提供了数据支撑M6米乐。数据显示,逾九成外资企业对获取经营场所评价“较满意”以上;近九成外资企业对市场准入和纳税评价“较满意”以上;近九成外资企业对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政策、《目录》实施情况、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减税降费政策评价“较满意”以上。

  基于二十大报告,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判断称,下一步我国对外开放的重点有两个:一是依托我国大市场优势,通过扩大商品进口,培育国内消费市场,带动国内制造业转移升级;二是进一步加大服务业开放,全面增强服务业竞争力,打造“中国服务”品牌。

  监管层近期发布的涉及对外开放的政策,亦符合上述预测方向。《措施》发布后,近日,国家发改革、商务部又发布了《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2年版)》(以下简称“《目录》”),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在党的二十大闭幕之后,《措施》及《目录》的重磅推出是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具体体现,有利于以开放稳定全球产业链。

  中国银行海南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李振表示,从产业结构看,《目录》在坚持聚焦投资制造业、引导外资投向现代服务业的基础上,根据我国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及时增加先进制造业产业目录,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产业结构逐步完善,进一步拓展鼓励外商投资领域。

  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过程中,完善金融服务体系也十分重要。《措施》中明示道,“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创新产品和服务,按照市场化原则为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企业提供优质金融服务和融资支持”“鼓励各地依法与各政策性银行、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等金融机构共享制造业外商投资企业和项目信息,定期举办‘银企对接’活动”。

  针对支持对外开放,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力度。中国工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四清撰文写道,要始终在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大局中定位自身全球经营工作,紧跟制度型开放步伐,优化升级全球金融服务体系,提升对外资外贸、资源稳供、技术引进、稳链强链等领域的金融服务水平;中国银行发布公告称,积极服务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制定出台支持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做好跨周期调节稳外贸行动方案,助力稳住外资外贸基本盘。

  “在金融支持上,中国的资本项目开放正逐步推进,其中,直接投资的外汇管理已实现了基本可兑换,使外商在华投资更为便捷。”恒生中国副董事长兼行长宋跃升向《中国经营报》记者介绍称,以制造业为例,如今外商在华投资的准入限制已经大幅降低,并实现了自贸区版负面清单的制造业条目清零。

  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刘晨认为,目前外商在华投资主要涉及三方面金融需求。一是围绕产业、区域结构优化调整。近年来,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金额的规模占比下降明显,从2012年的43.7%降至2021年的13.4%。继续推动以制造业为重点的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投资、延缓制造业外移趋势将成为金融支持的重心。此外,引导外资向中西部地区及相应区域优势产业倾斜亦将产生较大金融需求。

  二是围绕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刘晨分析道,这既包括支持传统制造业企业升级改造、设备更新方面的融资需求,还包括高新技术产业科技攻关、科研成果转化方面的金融支持。此外,推动企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过程中的配套金融服务体系也有待完善。

  三是围绕各行业企业全生命周期。刘晨表示,外商投资企业需要的金融服务包括信贷、发债、上市辅导等,涉及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各类金融机构,基于外商投资企业处于不同行业和发展阶段,亟须拓宽可供选择的融资路径,发挥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作用M6米乐,构建更加全面的产业链和供应链金融服务。

  宋跃升告诉记者:“当前,外商在华投资的资金来源不少是其中国子公司的留存利润,有较为稳定的现金流。对于展业阶段的公司而言,除了从海外注资,企业希望境内也有融资平台,为跨境业务提供融资,同时对汇率、供应链融资、跨境资金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宋跃升坦言,当前的制度开放为外资进入给予了不断的支持。不过除了市场准入,一些公司所遭遇的实际是间接壁垒,例如审批流程以及获得运营资质的困难,特别是对于规模体量有限的公司而言,这些壁垒给受影响的企业带来了成本压力;此外,对于新兴领域的科创企业而言,较难通过银行授信的模式获得融资支持。

  基于此,刘晨建议,银行需要进一步丰富金融产品供给,创新满足产业高端化发展需求。“银行应创新研发与市场环境、企业经营特点相匹配的金融产品,更好地服务新科技、新产业领域外资企业;围绕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新兴应用场景企业,提供放宽授信管控、审批绿色通道、保障贷款规模等差别化政策。”

  “在产品创新的基础上,银行需要根据企业特点,提供满足企业需求的解决方案投资新闻,比如恒生中国利用与香港母行的联动优势,支持跨境金融服务,推出了数十个跨境系列产品;将贸易融资产品与汇率风险规避产品相结合,为客户提供全方位跨境金融服务。”宋跃升补充道,“另外,在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银行也加大投入,更新数字化融资管理系统,提升金融服务能力。”

  刘晨亦认为,银行应持续完善重点行业、领域数字金融服务体系,探索数字技术赋能制造业等领域融合运营方法和路径,为制造业外资企业构建产融结合、开放共享的产业链生态。同时,依托大数据、区块链技术打通各政策性银行、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等金融机构关于制造业外商投资企业项目信息的联通渠道,消除企业间信息不对称的壁垒。

  “在强化数字金融服务体系的基础上,银行应深化供应链金融服务方式,提供全场景服务渗透。围绕外资企业供应链全过程提供定制化服务,深度融入场景生态,搭建供应链服务平台,推进企业降本增效、供需匹配和产业升级。”刘晨说。

搜索